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读习近平总书记《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30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主要部分,收录在《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这篇重要文献围绕党的理论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为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指引。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的开篇部分即指出,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方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因为,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在这篇重要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的百年奋斗史,重申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断。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始终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党的创新理论科学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经过实践的检验,不仅证明了自己“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的方法“行”,更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因此,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对如何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读习近平总书记《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