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25年安全风险防范暨应急管理培训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仁: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当我们回望这座城市天际线上璀璨的灯火,触摸着街头巷尾升腾的烟火气,这份沉甸甸的平安答卷里,凝聚着在座每位应急人的心血与坚守。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热情涌动,就让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共同探讨新时代城市安全治理的破题之道。

一、责任清单明边界,五级联动织密网——构建全周期责任闭环体系

(1)三维坐标定位法

在开发区管委会的数字化指挥中心,墙上悬挂的“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格外醒目。这正是我们推行的“网格坐标+风险等级+责任主体”三维定位法,通过建立覆盖市、区、镇街、社区、网格的五级责任清单,实现每栋建筑有档案、每个风险点有“监护人”。某化工园区去年通过该体系成功避免3起重大泄漏事故,印证了责任落地的必要性。

(2)责任倒查追溯链

创新建立“过程留痕+节点控制”的履职追溯系统,像物流追踪般记录每个环节的责任轨迹。去年某建筑工地坍塌事故追责中,通过系统日志迅速锁定4个环节的7处责任缺位,推动形成“照单履职、按单追责”的工作闭环。

(3)政企协同新生态

在港口危化品仓储区,政企联合组建的“安全共同体”令人耳目一新。通过签订互保协议、共享专家资源、联合演练等机制,去年企业自查隐患数量同比提升210%,政府监管效能提高45%,政企关系从“猫鼠游戏”转向“命运与共”。

二、智能天眼布全域,隐患猎人守前沿——打造全天候风险感知网络

(1)科技赋能新突破

走进燃气公司的智能监控大厅,三维管网图上跳动的实时数据令人震撼。全市布设的2.8万个智能传感器,去年预警处置燃气泄漏事故132起,较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20倍。无人机巡线、热成像检测等新技术的应用,让隐患无所遁形。

(2)基层哨兵新作为

在老旧社区活跃的“银发安全员”队伍,用三十年管道维修经验发现隐蔽燃气隐患;外卖骑手变身“移动监测站”,通过专用APP累计上报安全隐患2300余条。这种群防群治新模式,让每个市民都成为安全防线上的“神经元”。

(3)会诊机制新实践

每月15日的“安全专家会诊日”,总能看到不同领域专家激烈讨论的场景。去年通过多部门联合会诊,成功化解了地铁施工穿越燃气管网的重大风险,这种“跨界诊疗”模式已解决复杂安全隐患47件。

三、韧性城市筑根基,平战结合强筋骨——锻造全要素应急保障能力

(1)基础设施硬核升级

海绵城市改造工程中融入的抗震设计,让新建学校体育馆兼具应急避难功能;智慧路灯集成环境监测、应急广播等8种功能,这些“平战结合”的创新设计,使城市本身成为最大的应急保障体。

(2)救援力量立体构建

在去年台风“海燕”抢险中,“直升机+无人机+机器人”的三维救援体系大显身手,成功营救被困群众127人。这支涵盖28个专业领域、5000余人的应急救援铁军,已成为守护城市安全的定海神针。

(3)情景构建新范式

在全市2025年安全风险防范暨应急管理培训会上的讲话

全要素应急演练中创设的“地铁毒气袭击+暴雨内涝”复合型灾害场景,通过VR技术实现沉浸式推演,这种“最坏打算+极限测试”的演练模式,已推动完善应急预案63处。

四、安全文化润无声,全民皆兵护家园——培育全社会安全共识

(1)教育矩阵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