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关于召开 2024 年度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有关要求和局党组相关工作部署,我紧紧围绕本次民主生活会主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对照“四个带头”,全面深入查摆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逐项明确了下一步整改措施。按照会议安排,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班子成员高度重视纪律建设,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坚守政治立场、党性原则和底线思维,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但深入对照检查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政治站位还需进一步提升。有的班子成员平时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时习惯性从自己分管工作出发,从政治高度认识把握上级决策部署相对不足,自觉站位全县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发展大局来思考、谋划、推动工作还有欠缺。二是对内涵要义的把握还不够深刻。在理论学习中对内涵和实质挖掘不深入,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研究,未能真正理解其核心要义,对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不准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三是抵制错误思想还不够坚决。面对一些社会上的错误思想和不当言论时,未能及时主动进行抵制和纠正。在听到身边的散布所谓“内部”信息和小道信息,个别班子觉得只要自己不和别人一样就可以了,没有积极发声、引导舆论,在群众中造成了一些误解。
(二)在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班子成员能够带头参加党纪学习教育,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标尺检视自己,持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将自省、自警、自律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积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但对标更高要求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一是坚持以学铸魂的成效还有待提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领会还不够深刻,个别班子成员认为自己在会上听了、文件看了就够了,没有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凝心铸魂。二是带头践行群众路线还不够到位。班子成员能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双报到双服务”等活动,但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了解不够深入,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不够及时。如在工作中有些班子成员存在对上级负责较多,对群众急难愁盼关注较少的现象,有时候面对办事群众没有保持足够的耐心,没有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够完善。班子成员在工作中有时过于注重业务工作,对作风建设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情况,导致部分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对科室、基层站所的作风纪律检查还不够经常、深入,一些隐性的“四风”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导致个别同志在思想上有所松懈。
(三)在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班子成员能够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扎实履行职责、积极担当作为、推动改革创新,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推动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对照更高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个别班子成员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面对自己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还习惯于用老办法去解决,缺乏主动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导致工作成效不高。比如,在调解员队伍建设上,全县调解员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解决涉及专业性问题的疑难纠纷能力不足,缺乏专家式、复合型调解人才。二是担当精神还需进一步强化。攻坚克难的决心有所弱化,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棘手问题、难啃的硬骨头,有时候还存在畏难情绪,没有充分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导致知识不够、眼界不宽、办法不多,还未充分练就担当的“铁肩膀”。三是亮点工作谋划力度还需加强。在工作中有时会因为思维局限、能力不足、推动不力等导致创新想法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法治建设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推动各单位深入谋划创新载体、打造特色亮点的成效还有待提高,2024年全县仅有3个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入选市级培育清单,相比其他县(市、区)偏少。
(四)在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班子成员能够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一岗双责”,坚持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在加强理论学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推动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不多。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司法行政特色还不够突出,党建基础工作仍不够扎实,部分党建工作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平时抓工作以传导责任、部署任务为主,给思路、传方法不多,解放思想的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二是谈心谈话的成效还不高。个别班子成员在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到谈心谈话的重要性,对党员干部的谈话满足于做好记录、完成任务,过程流于形式、内容较为简单,没有充分针对思想、作风、家庭、学习等个人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谈话。三是党员干部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在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情况,对个别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不够及时、不够严肃,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之心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在意识形态方面。班子成员能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宣传宣讲、研究阐释,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持续用力。但深入对照检查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工作举措还不够扎实。面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未能结合单位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举措,导致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二是分析研判还不够深入。班子成员对意识形态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对单位内部的意识形态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隐患预判不足,未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三是队伍建设还不够有力。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不够,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素养不高,难以适应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比如对网评员没有经常性开展意识形态培训,平时的工作主要完成上级部署的转发、评论、点赞为主,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二、问题原因剖析
(一)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在政治理论学习上站位不够高,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党组会前置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读书班集中学习等组织安排的集中学习,自主学习不够主动,尤其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缺乏系统全面的学习,运用这一创新理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短板。
(二)宗旨意识不够牢固。践行造福人民是最重要的政绩这一正确政绩观还存在不足,党性原则有所弱化,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促进发展的劲头有所松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深入、不经常,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实效不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得不够,到了基层只注重了解与自己职责相关的工作,对群众反映的其他问题还存在漠不关心的现象,与群众谈心交流不够,听取意见不够,这些都是宗旨观念不牢固的典型表现。
(三)担当意识不够强劲。在工作中缺乏斗争精神,存在“老好人”主义,不敢斗争碰硬、不愿意得罪人,对生态环境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把握不够,对面临的问题和差距认识不足,缺乏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劲头,导致一些工作进度缓慢、质效不高。
三、整改措施
(一)坚定政治立场,全面提升政治素养与能力。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强化学习教育实效。突出学习教育的政治导向,贯穿队伍教育整顿始终,力求在深入理解、切实践行上取得新进展。迅速响应并精准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将政治学习与工作实践深度融合,确保学习成果转化为增强党性、提升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二是优化班子结构,强化分工协作效能。将顾全大局、识大体作为提升班子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石,从政治高度深化对班子团结的认识,增强统揽全局、协同推进的意识,实现分工与协作的有机统一。班子成员间加强沟通、增进共识,既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又善于倾听、乐于采纳,营造团结互助、相互补位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班子在队伍建设与业务发展中的凝聚力、决策力与协调力。三是强化支部建设,提升基层组织能力。秉承“一切工作到支部”的核心理念,紧抓支部书记这一关键角色,从规范基础制度入手,强化支部书记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载体,深化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夯实支部战斗堡垒根基。
(二)率先垂范转作风,全力推进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弘扬务实担当精神,强化自我监督与指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双重组织生活,主动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砥砺党性、深化自我革新。实施挂点督导机制,定期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收集问题、提供指导。针对“四风”新表现,加强自我审视,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将更多精力投入工作落实。二是打造高效活力科室,激发队伍创新活力。着眼全局发展,优化科室人员配置,实施能上能下管理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保持队伍生机与活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精准定位科室职能,加强科室间联动协作,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强化科室核心业务能力建设,提高问题洞察力与本质把握力,以责任倒逼提升工作质量,推动整体工作效能跃升。三是促进融合发展,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深刻认识单位发展中存在的政治纪律、规矩意识缺失等问题的本质,深挖人为因素,将人的关键作用置于单位发展核心位置。以党建为引领,建立重点专档,实施家庭共建责任联通,找准党建与队伍融合发展的关键点,构建以党建带动队伍、以队伍促进业务的融合发展体系。
(三)践行宗旨意识,强化为民服务。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行动上,以真情真心对待群众,服务群众,持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深化“四下基层”,常态化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更好履行为民解难题、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