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锚定“港”“廊”“链”发展主战场,以高质量的要素支撑、高水平的资源保护为工作主线,全力推动农业、生态、城镇空间要素腾挪,全面开创区域共谋、产城共融、城乡共富崭新局面,在打造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市域范例上奋力贡献资规之为、全力彰显资规之干。具体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成效

全市用地指标争取走在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指标实现正增长,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稳步下降。全市共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8万亩(完成率240%;同比增速48%),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占比16.6%,排名第一。其中,城市分批次类3.02万亩,全省占比14.6%,排名第一;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专项保障指标2009.6亩,全省占比20.5%,排名第二;省急需建设项目专项指标9800亩,全省占比15.3%;重大基础设施类1.78万亩,全省占比21.2%,排名第一。全市消化09-23年批而未供土地3.68万亩,排名第一;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2.08万亩,排名第一。全市商住用地出让6843亩,出让金457.5亿元,排名第二;全市工业用地出让1.54万亩,排名第一,出让金69.7亿元,排名第四。全市林业总产值766亿元,同比增长8.3%,排名第三。全市出让建筑石料矿6宗,全省占比40%,排名第一,新增建筑石料储量3276万吨,出让收益1.61亿元。

(一)聚焦空间优化,规划引领作用持续彰显

一是全力推进全市“统盘”规划编制。在XX市国空总规指引下,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及全省打造世界一流强港重大机遇,开展金义都市区、金义一体化规划修改、国际陆港枢纽专项规划编制;持续开展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启动市区郊野项目策划及空间布局规划,构建起“四廊两带联两山”XX文旅康养新格局。二是加快开展平台“提能”规划编制。坚持“强港-引产-造城”理念,完成华东国际联运港片区概念规划,启动片区城市设计和控规国际征集;启动“六城十平台”用地布局优化专项规划,保障重大平台科创、产业发展空间;开展金义空铁枢纽经济区规划,推动金义双向联动发展。三是持续攻坚市区“重点”规划编制。完成市区总体城市设计、开展“五瓣聚心”城市品质提升策划研究;开展华东国际联运新城等10个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开展金满湖单元、深塘坞单元等36个片区详细规划编制;稳妥推进147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驻镇规划师覆盖率达100%;全市控规覆盖率86%,市区96%。

(二)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护航项目建设支撑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千方百计抓好重大项目保障。抓实“两重、两新”“千项万亿”等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全年纳入省自然资源厅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项目24个,保障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报批2.04万亩;全年成功上报省重大产业项目34个,获得用地奖励省级指标1764亩。二是全力以赴强化要素全链统筹。由关注“项目供应和地的供应到位”转为“平台供应到位”,年度增量工业用地占省下达增存挂钩计划配置比例达50%,全面推动土地资源向“大好高优”项目倾斜;开展指标跨区域调配,加大对全市用地指标执行情况的统筹调配力度,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三是凝心聚力开展项目谋划。聚焦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等五个赛道,前端联动成片开发方案,建立土地征收、指标下达管控机制,推进市区成片征收精细化、县市成片征收结构再优化,后端以“全口径、全流程”土地储备为切口,全面摸排全市资源底数,谋划储备了一批区域位置优越、生态环境稀缺、TOD交通便利的好地熟地。

(三)严守保护底线,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

一是持续迭代“人防+技防”保护机制。压实市县乡村四级保护责任体系,严肃开展新增问题“三倒查”,建立“清单、责任、时限”制度体系,健全及时反馈、快速响应及闭环处置的评价通报机制;完善铁塔预警成效导向机制,优化全市3.5%遮挡较多、覆盖率偏低铁塔探头设置,耕地保护实际覆盖率提高5%。二是落实落地“长牙齿”硬举措。长牙齿、动真格,结合卫片“一件事”改革,扎实推进耕地保护“二十条”措施落地见效,新增违法占用耕地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零新增”考核目标全面实现,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完成处置32个,处置率100%,全省第一;2022年度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核销率达98.76%,2023年度核销率达97.50%,超额完成年度考核目标。三是精细管控“耕地流量”进出账本。持续跟踪整改图斑,形成“预警、整改、跟踪、按需纳入变更”工作机制,尤其对流入流出耕地、推(堆)土区认定、违法用地整改、补充林地等涉及地类变化的,实施精准管控,快速反应,及时通报。

(四)深化整治盘活,资源利用效益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