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好:
此刻春樱含苞,万象更新。看着你们眼里的星辰,咱们重聚校园,感觉真好,教室里的读书声又将惊起枝头早莺,这让我想起《诗经》中“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画卷。今天,我们不仅迎来新学期的朝阳,更将共同书写“点亮行动,温暖一中”的教育诗篇。
回望2024,我们“心怀卓越,登高行远,用春天精神跨越人生四季”。同学们在求知路上如新竹拔节:中考一等人数首破百人大关,达115人,示范性高中上线人数达350人,接近70%;高考一本上线人数57人,本科上线人数413人,本科上线率近92%。一举成为政府信任、老百姓认可的优质学校。
老师们在提质增效的举措中也蓬勃发展,X老师获X自治区模范教师称号,X、X老师获X市优秀教师称号,X、X老师获X市优秀班主任称号;X老师获X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老师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据不完全统计,获一等奖12人,二等奖31人,三等奖8人。学校是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同学们在科技比赛中也屡获奖项,其中省级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1人,市级一等奖7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6人,当然还有更多的学生获奖,这里不一一列举了。更让人高兴的是2024年校队在“漓江杯”中学生足球联赛初中男子组获第三名、高中男子组第六名,在重点中学学生篮球比赛男子第七名,女子第八名,篮球男女校队均进前八,体育中考获A等人数达242人,很多同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特别是初一年级每日晚跑,很多学生一个学期身高增加了10公分,体质更健康了。更珍贵的是,心理成长档案显示,85%的同学掌握三种以上情绪调节方法,心理焦虑人数下降近20%,这比任何奖杯都闪耀。
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不驰于空想”,老师们在办公室集体备课的辩论风采,同学们在教室、图书馆求知的身影,在跑道上搀扶队友的双手,都是对“跨越四季”最生动的注解。
这个春节,非常热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全面启动,重点实施“信仰铸魂工程”。随着DEEPSEEK等中国人工智能的崛起,教育部在春节前发布《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指南》,要求将“科技向善”纳入信仰培育体系,筑牢“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并重”的信念根基。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STEM教育联盟”在西安启动,将中华文明宇宙观融入全球科学教育,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念”的跨国培育,倡导“科技合作超越意识形态壁垒”。中国的教育将呈现出“制度创新筑基、科技伦理明辨、文化浸润铸魂、全球对话共生”四位一体的信仰培育新范式。
春节热闹的还有百亿票房影片《哪吒2》,透过魔童抗争折射教育焦虑,启示在压力中坚守个性价值;也有沉重的事件,X市民悼念黄旭华院士,黄院士用一生诠释“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信仰,昭示真正的成长在于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时代使命。这让我想起,我校校友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她是中国微电子领域的元老级专家,她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这些事让我们知道当下科技理性、心灵韧性与家国情怀,恰恰是当代青年破局成长的三重密钥。

春节期间,我校高三(6)班班长X同学收到耿爽大使的回信。耿爽是中国资深外交官,主持近400场记者会,以“金句频出、犀利回应”的外交风格闻名全球。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特命全权大使。他在信中向X同学说到:向别人学习,但做你自己。X同学感悟到:这是我们国家优秀的外交官对我们年轻一代,对X一中学子的关怀。“向别人学习,但做好你自己”,正如孔子所说,我们要见贤思齐,但又学无常师。作为学校也要思考,真正的教育,应使学生既能如我校杰出校友黄令仪般站在巨人肩上攻坚“卡脖子”技术,又能如哪吒般在规则中守护“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赤子之心。这恰是孔子核心理念“仁”的现代表达:通过他者认知自我,经由学习超越学习。
展望2025,学校的重心工作用一句话归纳就是“弘毅致远,至大至刚,以夏木成荫守护公平正义”。“夏木成荫”将是我们的教育信仰,要让所有的一中学子像大树一样成长,制度公平正义是教育的温暖阳光,有了阳光,才能点亮自己,更温暖一中。
如果说春天是破土的勇气,夏天则需要成荫的担当。今年,学校将为学生构筑三重制度荫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