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会上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XXX、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X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营指标情况

2025年,XXX预计实现产值收入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完成营业利润目标值XXX万元,同比XXX万元。实现招商引资实物量XXX亿元,同比增长XXX%。

二、战略规划

XXX党委聚焦新时代XXX职责使命,全面贯彻落实XXX在XXX和XXX部分国有企业调研时讲话精神,明确服务XXX、XXX新发展格局,围绕XXX十大产业集群和XXX主导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以XXX业为主,以XXX业和XXX业为支撑的现代化服务业产业XXX”的发展定位,持续优化制度、资金、项目、平台、人才五大资源配置,通过做强做优XXX业、大力发展XXX业、稳中求进发展XXX业,提升高质量发展驱动力,积极助力XXX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2025年工作举措

(一)深耕主责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通过“树品牌、抢订单、增利润、育人才”,做强做优XXX。坚持“XXX”发展战略,用好XXX全产业链优势和品牌优势,围绕XXX十大产业集群和XXX主导产业,深度参与XXX和XXX的重大项目建设;树牢XXX理念,加强与XXX建筑设计院、水发、交投等企业在市场、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共建共融;继续深耕雄安、XXX等区域市场,积极参与“两重”项目建设;做好XXX等海外项目的基础上,用好“国企招牌”,借船出海;大力发展以设计为主导的EPCXXX服务模式,做优传统业务领域的同时,进一步做强新基建、新能源等新领域业务。XXX围绕“一中心两单位三基地”发展目标,着力打造立足XXX面向交通市场的智力密集型交通技术服务企业。2025年,XXX服务板块预计新签合同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

二是“市场为要、制度重塑、流程再造”,大力发展XXX业。坚持“合同为大,订单为王”的理念,以共建共享谋发展、抢订单;准确掌握各方面项目信息,提前介入,靠前服务,以高质量服务拓市场。XXX围绕“立足XXX、聚焦XXX、服务XXX”战略,大抓承揽。严格落实XXX区域化管理和项目目标责任制、“1+7”项目管理要求,强化对“四大管理平台”的使用,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接得上、干得好、利润高,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2025年,XXX板块预计新签合同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

三是“穿透式管理、业态转型”,稳中求进发展XXX流通服务业。依托XXX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强与XXX、XXX等大型央国企及上市公司在业务、市场、技术、股权等层面的合作,加快XXX流通企业由传统模式向“贸易+实体”“贸易+新零售”“贸易+平台经济”转型,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用好“一站一基地三平台”,持续推进数字化赋能三次产业发展。农副产品业务持续发力,“XXX粤运”“生猪保供”引领乡村振兴。积极打造铝锭、纱线、“XXX好物”快消品及天然气、汽柴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四条供应链”。围绕“XXX外运”,在公铁联运业务上精准发力,大力拓展运输线路和终端客户数量,增加合作粘性。2025年,XXX流通板块预计新签合同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

四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XXX旗下XXX公司“XXX能化网平台”、XXX公司参与组建XXX首个专业XXX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玉米制种大数据平台”等新业态为先行带动,2025年力争为XXX万家能源化工企业提供B2B数字化服务,同时探索开展数据要素建设、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产品交易等服务,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全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形成“服务XXX、服务XXX、服务XXX”的新质生产力。

(二)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激发企业活力

XXX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会上交流发言材料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XXX国企职责使命和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建强制度、强化治理,调整结构、加强监管,降本增效、开源节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一是用好用活现有制度机制。持续优化“四项经济工作”指挥部体系,持续强化“四大管理平台”运用,持续落实“项目责任制”,持续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力度再加大、改革再深化,企业主体责任再压实,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好成效。

二是加强法人治理体系建设。把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以落实“党委前置研讨”为抓手,不断完善“1+3+N”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从治理架构上逐步构建起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从“形似”到“神似”。

三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围绕主责主业,大力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按照“一企一策、因企施策”原则,对自我发展能力丧失、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关闭注销、转让退出处置。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着手推进XXX流通企业重组整合,推动XXX流通板块增强核心功能,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四是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推动管资本与管党建相结合、履行出资人职责与履行国资监管职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相结合,切实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明确“XXX管总”“板块主营”“企业主战”的管控模式,将XXX打造成为价值创造型的总部,致力于“管资本”,重点强化在战略规划、资源配置、资本运营、风险防控上的管控能力;所属企业作为经营主体,重点抓市场管品牌、抓研发管创效,通过强激励与硬约束,压实经营责任。

(三)强化风险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