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由学习时报社主办、北京神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民进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大学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地方政府代表、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业、媒体代表40余人参加座谈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源泉。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容。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使命和任务。座谈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探讨交流党的建设对文化传承发展的引领,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会专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聚焦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讨交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传承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与会专家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传承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文化观’”进行了发言。他指出,要真正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就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上的“大文化观”。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融中华典籍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和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于一体的中华文化;是融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诸子百家思想之“精华”于一体的中华文化;是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契合”的中华文化;是伴随着时代发展进步潮流,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文化。具体应把握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指的是中华典籍中的传统文化精华,而且包括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这是一种大文化观意义上的中华文化。二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要论述,仔细研究这些文化理念的来龙去脉及其内涵,依据“大文化观”而不拘泥于中华文化研究中的各个细节,融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诸子百家思想之“精华”于一体,从总体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存留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而是具有“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而又能够和马克思主义“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立足实际、紧跟时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深刻理解并掌握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上的“大文化观”,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我们要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商志晓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路径”进行了发言。他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