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端午文化精髓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在端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志:

“沅湘碧水贯古今,屈子忠魂耀乾坤。”值此艾叶飘香、龙舟竞发的端阳时节,我们相聚一堂,共话千年文脉传承,共谋民族复兴大业。端午节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既承载着祛病防疫的生存智慧,更凝结着家国同构的文化基因。今日座谈,旨在以端阳文化为纽带,凝聚团结奋进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新时代的精神华章。

一、溯端阳本源,悟千年文脉之韵

端阳文化滥觞于上古先民对自然时序的敬畏,成型于农耕文明对生命规律的认知。从”飞龙在天”的星象崇拜到”恶月恶日”的禳灾习俗,从龙舟竞渡的祭典遗风到挂艾悬蒲的卫生传统,构建起天人合一的文化密码。而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的悲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贞,更将个体生命与家国命运熔铸成永恒的精神图腾。

《楚辞》的瑰丽诗行穿越时空,在汨罗江畔激荡出爱国主义的千年回响。当我们重读”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品鉴”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品格,触摸的不仅是文学经典的温度,更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永不褪色的基因图谱。那些悬挂门楣的菖蒲剑、缠绕腰际的五彩缕,既是对平安康宁的期许,更是对文化记忆的赓续。

二、承屈子风骨,铸时代精神之魂

(一)以爱国情怀厚植复兴根基
爱国主义是端阳文化最鲜明的精神底色。从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思,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再到新时代”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爱国精神始终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火炬。我们要将这份精神火种转化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科技创新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改革开放最前沿书写新时代的爱国篇章。

(二)以团结精神凝聚奋进合力
龙舟竞渡的百舸争流,诠释着”同舟共济”的深刻哲理。面对世界百年变局,我们更要发扬”万人操弓,共射一招”的团结精神。在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需要部门协同的”桨力同频”;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呼唤区域联动的”破浪前行”。当每个奋斗者都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携手同行,必将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三)以进取品格激发创新动能
端阳时节的竞渡精神,映照着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品格。面对科技革命的浪潮,我们要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韧劲攻坚克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程中,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开拓创新。让敢为人先的锐气、勇攀高峰的志气、百折不挠的骨气,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引擎。

三、展时代担当,续文化传承之脉

(一)构建文化传承新格局弘扬端午文化精髓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在端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