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篇)各类主题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讲话、汇报材料汇编

在2024年全市老工业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xx高新区立足老工业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以“有解”、“链式”、“用户”、“生态”四个思维,打造集研发、生产、集成、应用于一体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全区机器人产业产值已突破xx亿元,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发展前景持续向好。

一、以“有解”思维破解“转型难”问题。xx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布局在xx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阵痛期,起步虽早,但面临产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等短板和问题,之所以能稳步壮大,离不开见招拆招的“有解”思维。一是科技孵化育新机。针对机器人产业基础不强问题,瞄准机器人产业赛道,发挥丰富的科技孵化载体优势,为处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的机器人相关企业,提供孵化、加速、技术服务等一体化服务。其中,在xx高新区土生土长的xxxx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是高新区机器人产业的“星星之火”。企业从x人的初创团队到现在xxx余人的规模化企业,离不开高新区孵化载体的“护航”。目前,企业的核心产品伺服精密减速机及精密传动模组打破国外垄断,替代进口,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二是自主研发强动能。针对企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梳理机器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引导xx等龙头企业联合xxx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等,开展关键技术产学研合作;支持xx等开发智能医疗转动机器人等,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校院所为支撑、专精特新企业为配套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补齐产业发展技术短板。xx近三年申请专利xx项,自主研发成果转化率达xx%以上,产品性价比赶超日本新宝、发那科等国外品牌,在国内精密减速机市场份额约占xx.x%,产能最高达xxx万台/年,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伊朗、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三是政策供给注活力。针对企业初期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建立开放包容的政策体系,围绕机器人产业初期发展需要,精准链接资金、技术、设备等关键要素,“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助力企业迅速起步加速。xx成立初期,高新区根据xx市“英才计划”政策,帮助企业申报xxx万元资金补贴,解了企业缺乏资金的燃眉之急。并探索推广设备“代采+租赁”模式,政府性融资平台投资采购生产、研发等产业项目设备,租赁给初创期企业,降低企业前期固定资产投入。

二、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化”体系。立足产业基础,有针对性地建链、强链、延链,打造“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应用端”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一是创新孵链,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聚焦机器人产业链不完善问题,创新“串珠成链”发展模式,即“研发x个项目、成立x家公司、培育x个产业”,成功孵化xx等xx家机器人产业公司,产品从机器人上游关键零部件,延伸到智能协作机器人、行走轴机器人以及系统集成等产业链中下游,形成了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集成、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二是精准强链,增强机器人产业链韧性。聚焦产业链不强问题,引进法奥意威智能协作机器人生态产业基地项目,依托法奥意威作为国内全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协作机器人企业的优势,补齐协作机器人板块短板。目前,企业生产的协作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xC、餐饮等行业,得到高瓴、顺为、阿里资本等认可,B轮估值接近xx亿元,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协作机器人产业基地。三是拓展延链,拉长机器人产业链条。聚焦产业链应用场景不足问题,坚持大循环产业链思路,将机器人产业链与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相结合,探索工业生产、医疗食品、军民融合等方向场景应用,推进新能源制造等xx条产业链自动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其中,高新区xx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探索机器人在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重要领域的应用推广,自主研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机”多源感知、边云协同的立体巡检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机技术等机器人技术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获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认可。

三、以“用户”思维营造“最优解”环境。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建立“一个项目、一位挂包领导、一个推进部门、一个属地保障、一套推进方案、一抓到底”的“六个一”推进机制,对xx年产xxx万台精密行星减速机及精密传动系统模组项目、法奥意威智能协作机器人生态产业基地项目等重大项目逐一制定详细推进方案,明确攻关目标和时间节点,分层次、有步骤、梯度式推进,全力做好拆迁清表、手续办理、要素配套等服务保障,齐心协力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创新资金保障机制。以高新区获批建设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为契机,企业上市工作专班和资本市场顾问团为链上企业提供全方位指导服务,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目前xx正顺利推进股改。创新开展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成果转化贷和科技补偿贷等金融信贷产品,推动各类银行机构从“看抵押”向“看技术”转变,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创新人才供给机制。链接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借助基地的智能协作机器人研发制造板

(11篇)各类主题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讲话、汇报材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