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心中有“戒尺”耳边闻“鼓声”
2.创新方式耕好党员教育管理“责任田”
3.奋力将“开门红”干成“四季红”
4.赢得“口碑”方能铸就实绩“丰碑”
5.用好优良家风这个“传家宝”
6.纠“四风”一步不停歇(金台潮声)
7.打好政策“组合拳”
心中有“戒尺”耳边闻“鼓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纪律是“戒尺”,也是“鼓槌”,遵规守纪、干净干事就会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
近年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个别党员干部产生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错误想法。纪律规矩既是任性用权、胡乱蛮干者的“紧箍咒”,也是心存敬畏、担当有为者的“护身符”。用纪律这把“戒尺”管党治党,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而是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要树立鲜明导向,切实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
聚焦解决乱作为问题,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不动摇。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重点关注“一把手”、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群体,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重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把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督促引导党员干部经常对照党章党规“扫描”,进行政治体检,自觉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勤奋工作、放手干事、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聚焦解决不敢为问题,坚持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正确看待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中的失误错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准确区分是“为公”还是“谋私”,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既大胆容错、果断纠错,又防止保护变庇护、宽容变纵容,切实做到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及时打消个别干部“洗碗越多摔碗越多”“动辄被追责问责”的思想顾虑和现实担忧。严肃处理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等行为,理直气壮支持干部、公平负责对待干部、澄清正名保护干部,让组织成为干部的最大“靠山”,营造激浊扬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聚焦解决不作为问题,坚持动真碰硬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相关考核制度,有效运用考核成果,严把“上”的标准、明晰“下”的情形,通过以事察人、依事鉴人、凭绩用人,对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干部不留情面坚决“挪位子”,对干出样子、为官有为的干部“扶上位”,着力解决个别干部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闭”、遇到困难“闪身一躲”的消极病症。加强对“下”的干部后续管理,探索建立配套跟踪管理制度,对表现优秀的适时重新任用,对拒不悔改的进一步处理,畅通干部能上能下通道,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谨防批评“模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