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在“六力”之中居于首位。思政引领力的提出,是对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经验总结,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对新征程上实现全面推进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为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思政引领力规定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属性
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政治属性的核心体现,规定了思政工作的方向性、原则性和战略性。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强化思政教育的引领力。
思政引领力彰显教育的社会主义底色。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我们要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而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不仅是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政治属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坚强保证。
思政引领力反映党对教育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高校要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应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决策部署在高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思政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力量支撑。
思政引领力体现教育的立德树人本色。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教育强国的中心工作。履行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办学之基,而思政引领力不仅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立德树人深厚本色的深刻体现。要引导青年学子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做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挺膺担当的有为青年。

思政引领力领航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
如期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必须坚持以思政引领力为支撑和保障,领航教育强国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向前推进。
以思政引领力汇聚团结奋进的向心力。高校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强阵地,承担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历史任务。思政工作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师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和实践伟力,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思政引领力激发追求卓越的创造力。思政引领力不仅在于凝聚共识,更在于激发创造力。要不断加强思想引领,激发师生的创新创造活力,为高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实施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鼓励支持师生积极探索未知,勇闯新路,多出“大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
以思政引领力唱响催人奋进的合奏曲。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多重功能,在一体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高校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领域的开拓者、新技术的发明者,引领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的方向。要增强思政引领力,引导师生深刻认识新时代高校肩负的光荣使命,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中作表率,推动学科“大交叉”、组建科研“大团队”、承接应用“大项目”,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科技强国建设、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多路并进切实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