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上发言:破局城郊教育,“四大工程” 如何重塑我校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

站在2025年这全新的起点,回首学校一路走来的发展轨迹,心中满是感慨。三年之前,我校还只是一所平平无奇的城郊学校,彼时生源流失严重,教师队伍也极不稳定,面临着重重挑战。但如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攀升,校园风貌也已焕然一新。这一系列显著的变化,让我深感欣慰,与此同时,也愈发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沉甸甸的。​

今日,能够在这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发言,对我而言,既是莫大的荣幸,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学校这些年在发展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

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虽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可仍存在不少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其一,教育理念的更新速度较为迟缓,创新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二,课堂教学效率不尽人意,“满堂灌” 的现象依旧存在;其三,学科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尤其是英语学科以及理科类学科,迫切需要实现突破;其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其五,校本研修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实际成效并不显著。​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秉持 “改革创新、追求卓越” 的理念,实施 “四大工程”,全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实施 “领航工程”,激活教师队伍活力​

教师是教育领域最为关键的资源。鉴于我校青年教师占比较高的实际情况,我们创新了教师培养机制。​

首先,构建 “双导师制”。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分别配备一名学科导师以及一名班级管理导师,助力他们在教学能力与班级管理能力方面同步成长。比如,刚入职的小李老师,起初课堂秩序混乱不堪,在导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如今已成长为区级教学能手。​

其次,推行 “金字塔” 培养计划。以 “校级骨干 — 区级能手 — 省级名师” 作为教师成长的进阶路径,为教师搭建起广阔的发展平台。今年,已有 8 位教师荣获区级以上荣誉称号,相较于以往有了大幅增长。​

再次,创新教研模式。摒弃以往单纯 “听课评课” 的单一形式,积极开展 “主题教研”“问题教研”“课例研究” 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借助 “教学研讨沙龙”“名师工作坊” 等平台,有力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推进 “质量工程”,提高教学实际效能​

教育质量堪称学校的生命线。我们以课堂改革作为突破口,全方位深化教学改革。​

一是创新课堂模式。推行 “4+1+1” 课堂教学模式:其中 4 代表学生自主预习、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汇报、课堂总结反思这四个环节,1 代表教师针对性的精讲点拨,另 1 代表课堂即时训练巩固。自实施这一模式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课堂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是优化作业设计。实行 “分层作业 + 个性化作业” 制度,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适度的挑战,收获成功的体验。同时,建立作业质量监测机制,切实保障作业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三是强化学科协同合作。成立学科教学联盟,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引领带动作用,帮扶薄弱学科。通过 “同课异构”“集体备课” 等方式,推动学科均衡发展。​

三、打造 “特色工程”,凸显学校独特魅力​

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们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全力打造特色教育。​

一是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结合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了诸如 “地域文化探索”“科技创新实践”“艺术特长培养” 等一系列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例如,在 “科技创新实践” 校本课程中,学生们踊跃参与各类科技竞赛,近一年来斩获了多项省市级奖项。​

二是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学校组建了书法社团、文学社团、篮球社团、乐团等多个社团,每周定期开展活动。社团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就拿我们的篮球队来说,在市中学生篮球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已然成为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

三是营造特色校园文化。通过校园环境的美化、文化墙的建设、主题活动的开展等多种方式,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四、落实 “保障工程”,筑牢学校发展根基​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保障体系。我们从制度、资源、评价等多个维度入手,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一系列制度,让学校管理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例如,我们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将教学成绩、教学创新举措、学生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激励教师持续提升教学水平。​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教学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与此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摒弃以往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重视学生的品德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回顾往昔,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 “改革创新、追求卓越” 为指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拼搏。​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仁们的聆听,也诚挚地希望大家能对我校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