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习教育四大类自查问题汇总
一、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表现
1.“盲目型”干部作风。“只走路不看路”,对中央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不学习或学习不主动不深入,方向不明标准不清,对全局工作中所处坐标点不掌握。
2.“平庸型”干部作风。看起来忙忙碌碌,但对工作标准不高,对问题研究不够,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抓不住重点、创不出特色、干不出成绩。
3.“懵懂型”干部作风。当工作的“二传手”,对工作缺乏系统性思考,思路少、路径少、方法少,胸中无术、心中没数,凡事一笔糊涂账,遇事手忙脚乱。
4.“躺平型”干部作风。佛系”心态,“躺平”做派,拈轻怕重,追求安逸,不动脑筋、不花心思、不下功夫,不到“一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一天和尚钟也不撞。
5.“拖拉型”干部作风。态度消极、行动迟缓、拖拖拉拉,只喊口号,不见研究;推诿扯皮、互踢皮球、能推则推、能躲则躲,由小拖大、由大拖难、由难拖炸。
6.“怕事型”干部作风。对问题避而不谈或只谈不解,不敢直面矛盾,不敢较真碰硬,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凡事请示汇报,自己不决策、不担当。
7.“漂浮型”干部作风。唱功好、做功差,光说不练、纸上谈兵,漂浮在半空、停留在半路,认为开会发文、打报告就把工作落实了,不尚实干尚空谈。
8.“冷漠型”干部作风。该说的不说,该报的不报,该提醒不提醒,冷眼旁观、置身事外,对问题轻描淡写,对隐患视而不见,导致决策有偏差、政策执行不到位,热衷看别人“笑话”。
9.“抱怨型”干部作风。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要待遇不要责任,只比资历不比贡献,只论关系不论成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山望着那山高。
10.“虚伪型”干部作风。说一套做一套,当面吹吹拍拍,背后指指点点,在领导面前极力表现自己,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打小报告、拉小圈子、搞两面派。
11.“贪婪型”干部作风。追求私利,贪念作祟,认为小贪不是错、小卡不是过、小要不出格,凡事雁过拔毛,不给好处不办事,盖章、审批、执法、办案等都成为了敛财工具。
12.“妄为型”干部作风。法纪意识淡薄,不讲政治、不讲规矩、不讲纪律,胆大妄为,随意突破底线、触碰红线,给事业、家庭和个人埋下风险隐患。
13.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对上级安排工作机械式执行和落实,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甚至下发文件一字不改,安排工作一成不变,部署之后不督查不落实,不管不问。等工作要交账的时候,才搞华而不实的总结汇报,甚至弄虚作假、虚报瞒报、遮掩问题。
14.阳奉阴违,表面文章。属于说唱型、两面型选手。突出表现为说一套做一套,喜欢喊口号做表现文章,口头说得天花乱坠,就是不见具体行动,典型的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在贯彻上级部署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回避,甚至不讲规矩,我行我素,自以为是。
15.上推下卸,左躲右闪。属于太极表演人才,突出表现为遇到问题时,左躲右闪,推诿扯皮,回避矛盾。好事都是自己做的,问题都是别人留的,新官不理旧账,新人不理旧事。看见问题不是首先找解决的办法,而是先推卸责任,先找背锅的人,甚至工作还未开始,就已经在找完不成的理由和应对的策略。
16.木偶行动,佛系工作。对待工作慵懒散拖,敷衍塞责,工作不推不动,推一下动一下甚至推而不动。每天精神萎靡不振,习惯装聋作哑,对群众反应问题,无动于衷,消极应付。在单位整天当老好人或稀泥,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贪不占也不干。
17.冷硬横推,作风霸道。把霸道当决断,把威风当能力。处处表现高人一等,耍威风,用特权,官僚主义严重。在单位大搞一言堂,搞个人说了算,听不得不同意见,工作脱离实际,违反规定,乱决策乱拍板乱作为,不按照议事规则研究单位重大事项。重大问题不解决、不报告,对于群众反映问题冷硬横推甚至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二、庸政懒政怠政的表现形式
1.“没好处不办事”。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深入反腐倡廉建设以来,一些公务员和干部感到现在当官一点好处都没有了,每个月的工资就那么点,开始庸政懒政怠政,循规蹈矩不作为,按部就班无创意,安分守己混日子,得过且过,敷衍塞责,苟且偷安。天天“老故事”,事事“马拉松”,件件“软着落”。
2.“爱清闲磨洋工”。公务员和干部当“官”,是为了报效国家、服务人民,造福一方。但是,当这样的“官”太辛苦了,付出多,回报少;做得多,风险大;担当多,责任重。而一些公务员和干部把官职仅仅当做谋生的手段,糊口的场所,养家的道观。进而无所事事,无所作为,无所进取。工作不上心,安逸混日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怕出事拒担责”。干事创业必然蕴含风险,一些公务员和干部工于个人得失计算,与其说因为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独辟蹊径什么都得不到,还不如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图个平安,说不定机会来了可以平步青云。因此,他们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怕出问题,怕遭非议,怕丢饭碗。遇到矛盾躲着来,碰到困难绕道走,见到冲突闪电离。
4.“扮双面做好人”。由于勤政务实、干事创业、勇于担当者往往敢说、敢作、敢为,难免顶撞人、责骂人、得罪人,民意测评的票数自然不高,评价当然不好,结果定然不佳。这就挫伤了改革者、创新者、开拓者的积极性,从而争着去当老好人、去做和事佬、去扮双面人。
5.“干事多回报少”。现有的机关工作制度规定,还不能有效地处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还不能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空谈者;还不能立场坚定地调整懒、软、散的干部,让懒的下,软的退,散的走。这就使得公务员和干部感到勤政务实、干事创业、为民清廉没有任何益处,从而心灰意懒、踌躇不前、举棋难定。
6.“迷机关缺务实”。沉迷于机关办公,不愿意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满足于常规性管理工作,陷入具体的事务之中;他们习惯于会议安排工作,电话部署任务,手机传达指示。下面情况不了解,基层疾苦不清楚,百姓生活不知晓。一旦出现问题,无头绪、无思路、无举措。
三、消极腐败的表现及其危害
1.以权谋私,利益至上:这种行为的本质是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后,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无论是微小的利益输送,还是大规模的权力寻租,都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
2.明哲保身,逃避责任:面对问题,不是积极解决,而是选择逃避、推诿,甚至掩盖事实真相。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信任,也阻碍了问题的有效解决。
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做表面文章,不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只关注文件的下发、会议的召开,而忽视了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这种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4.无视制度,肆意变通:制度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但有些人却视制度为无物,随意变通,甚至公然违反。这不仅破坏了制度的权威性,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5.不思进取,庸碌无为:在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消极态度不仅阻碍了个人的成长,也影响了整个团队或组织的效率。
6.患得患失,争名夺利:过分看重个人得失,为了名利不择手段。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同事之间的关系,也破坏了团队的和谐氛围。
7.自立标准,随心所欲:不遵守既定的规则和流程,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利益来制定标准。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组织的秩序和效率。
8.一团和气,好人主义:在工作中只讲和气,不讲原则。对错误和不正当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为其掩护。这种“好人主义”实际上是对错误行为的纵容。
9.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的需求和疾苦,而是沉迷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10.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在工作中追求奢华和享受,不惜浪费公共资源和金钱。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也浪费了社会资源。
消极腐败的危害是深远的。它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提高公职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廉洁的社会环境。
四、政治站位不高的表现及治理
1.政治站位不高的表现。
一是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意识是一个整体性的表述,有研究认为,政治意识涵盖了政治敏锐性、政治立场、政治能力等方面。政治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某些党员干部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不善于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局势的认识不够,不能从大局出发想问题、做事情;未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未能做到坚决维护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未能将党中央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出现“慢半拍”等问题。这些表现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其影响却非常大,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身上出现政治意识不强现象,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二是政治敏锐性不高。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也是其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极少数党员干部由于缺乏独立思考、欠缺思想认识等原因,政治敏锐性不够高,主要表现为:第一,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社会思潮、学说主张等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等原因,一些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说法等还在不时影响人民群众。如何甄别这种情况是对党员干部的重要考验,若是政治站位不高、敏锐性不足就难以及时阻止事态恶化,难以发挥正确引导作用。第二,对政治形势的分析判断不敏锐,不能清晰辨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种种不利于中国的做法。近年来,西方少数国家以莫须有的罪名无理打压特定中国企业,对中国的发展怀有警惕甚至进行打压。这种情况下,需要党员干部有清醒认识,及时揭露并自觉进行斗争。第三,不能及时对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作出反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相应变化,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也越来越显性化。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及时发现这些情况,并从制度安排、公共政策、社会工作等层面作出反应。但是部分党员干部却在该方面反应不够灵敏,不利于矛盾的化解。第四,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新趋势把握不准确。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思想文化观念碰撞比较激烈,新的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不断出现。这些现象虽然基本不涉及意识形态领域,但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视,部分党员干部对这些变化不敏感,要想作出恰当的回应和引导就更难。
三是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立场是个人关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信念的根本态度,是个人以什么理论为指导,从哪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如何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遵循。显然,政治立场是政治站位问题的核心部分,是对共产党员党性的集中考察。个别党员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主要体现为:理想信念丧失,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前景持怀疑态度,进而失去为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表里不一,对党不忠诚,用假话空话欺骗组织,隐瞒个人事项,这种不忠诚可能体现在各个方面,从政治上野心膨胀到日常生活中“不敬苍生敬鬼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不坚定,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样的根本政治问题认识不清,面对金钱诱惑定力不够,在违纪违规现象面前装糊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信心不足,缺乏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
四是政治鉴别力不强。党员干部肩负着实现党的理想追求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从政治上辨别事物真假、好坏的能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少数党员干部的政治鉴别力难以适应现实需求,欠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坚持,对鱼龙混杂的国际舆论、良莠不齐的国外思潮、极力伪装的西方干预措施,不能准确辨别其中的是与非,不敢与错误思想作斗争。针对国内存在的错误言论和局势变化,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难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并预测其发展趋势。面对新生事物,一些人不能判断其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需求,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以谋私利为目的的小圈子等不能及早发现和认识其本质,更难以及时制止。对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缺乏足够的认知,难以及时准确地鉴别网络信息的真假善恶,不能做到主动利用网络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五是政治执行力不强。政治执行力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能力。政治执行力与政治认知、政治态度等有直接关系,也属于政治站位的范畴。政治执行力不强,首要的问题就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方面不力。从组织层面来看,有的是传达、组织学习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从个人层面来看,有的是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不系统不深入,影响了执行效果。执行力不强还体现为在执行中央和上级决策时打折扣,或是在未能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政策决策的情况下推动执行,影响了执行效果。此外,搞形式主义的执行也是政治执行力不强的表现之一,表面上全盘推动、全力执行,却只是“装样子”,不关注执行效果。诸如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都是不负责任、政治执行力不强的表现。
2.政治站位不高的原因
一是对新时代的政治生态、政党建设和社会矛盾变化的认识和把握不准确,反应不够灵敏,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阶段的精确定位,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判断,必然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产生直接的、根本性的影响。对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如果对这一发展变化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适应,就可能会跟不上时代,政治站位也就无法提高。
二是权力监督落实仍然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反腐败力度,加强作风建设,这一系列措施的成效非常显著,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但是,从查处的“老虎”“苍蝇”看,领导干部中还是有一些人以各种借口、采取各种措施来逃避监督,导致以权谋私、权力滥用现象难以杜绝;特别是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还是薄弱环节;像周永康、赖小年等人都不同程度的在各自的系统内搞“独立王国”。监督不到位,一方面与被监督人的政治觉悟、党性修养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关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仍需加强,要让它们真正发挥实效。
三是理论学习没有完全转化成思想觉悟和个人行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党员干部政治建设的必修课,是提高政治站位的基础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固定的学习内容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公报,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内容等;特定主题的学习活动包括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还加上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活动。高密度的理论学习确实有效果,但还是有少数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政治站位上出现问题,这可能与他们不注重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有关。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时就可能会走过场,只重形式不追求实效,甚至不学习或少学习。平时理论学习不用心,关键时刻政治能力就上不去:当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依据去辨别是非曲直,为自己指明方向、认清道路时,就卡壳了,有人甚至会做错事、走错路。
四是某些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对一些出问题的党员干部来说,他们总认为自己会是那些被幸运眷顾的人,出问题被发现的总是别人,所以,他们明知道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滥用权力的风险和危害极大,但还是要铤而走险。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一些党员干部大搞权钱交易,借家属亲朋名义敛财;在干部任用中搞小圈子,任人唯亲;为升迁求神拜佛,搞封建迷信。诸多落马党员干部的案例证明,政治上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真相总会水落石出。